温馨提示:免疫治疗技术论坛改为香格里拉酒店二楼22号厅,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一、第三届亚太基因治疗论坛

  时 间:2017 年 10 月 21 日全天

  时 间

  主持人:黄文林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肖啸教授 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

  08:00

  –08:20

  黄文林教授致辞

  08:20

  –08:50

  题 目:Progress of non-viral vector for gene therapy

  报告人:四川大学,院士 魏于全

  08:50

  –09:20

  题 目: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for malignant mesotheliomawith gene medicine and bisphosphonates

  报告人:千叶癌症研究中心(日本) Masatoshi Tagawa

  09:20

  –09:50

  题 目:The promises and challenging of a new class of cancer therapeutics:viro-immunotherapy

  报告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英国),教授 王尧河

  09:50

  –10:40

  题 目:Evolving lessons on nanomaterial-coated viral vectors for local and systemic gene therapy

  报告人:汉阳大学(韩国) Chae-Ok Yun

  10:40

  题 目: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and genetic diseases cell and gene therapy

  报告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教授 钟晓松

  –11:40

  题 目:Evolving lessons on nanomaterial-coated viral vectors for local and systemic gene therapy

  报告人:安徽省肿瘤医院,教授 朱景德

  11:40

  题 目:Adoptive immunotherapy of genetic engineered T cell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s

  报告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 钱 程

  主持人:Prof. Masatoshi Tagawa千叶癌症研究中心(日本)、Prof.Chae-Ok Yun汉阳大学(韩国)

  –14:30

  题 目:Mechanisms of cell fate regulation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裴端卿

  题 目:Tissue-targeting vectors and genetic disease gene therapy

  报告人: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教授 肖啸

  题 目:Immune Checkpoint antibody armed CAR-T in the therapy of solid tumors

  报告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研究员 钱其军

  –15:50

  15:50

  –16:20

  题 目:The progress of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adenoviru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both in China and US

  报告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 黄文林

  题 目:Development of novel genetic therapies for haemoglobin disorders

  报告人: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澳大利亚 Jim Vadolas

  16:50

  –17:20

  题 目:Efficacy of Ad-P53 gen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Systemic Gemcitabine Plus Intraperitoneal Cisplatin ) and reginal thermotherapy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报告人: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教授 李定纲

  题 目:Advances of stem cell on cancer research for precision medicine

  报告人:台北医学大学,教授 邓文炳

  二、纳米生物技术论坛

  时 间:2017 年 10 月 21 日全天

  时 间

  主持人:钱志勇、张欣

  –09:20

  题 目:高分子纳米药物

  报告人:浙江大学 申有青

  09:20

  题 目:核酸药物递送的“CLAN”纳米生物技术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 王均

  –10:00

  题 目:纳米生物材料为载体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人:国家纳米中心 梁兴杰

  10:00

  题 目:用于抗肿瘤药物输送的功能化高分子胶束

  报告人:西南交通大学 周绍兵

  主持人:申有青、王均

  –10:50

  题 目:小核酸药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我们的应对策略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张欣

  10:50

  题 目:酸激活纳米载药系统及其生物效应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于海军

  –11:30

题 目: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肿瘤影像技术与治疗方法探讨

  报告人:苏州大学 刘庄

  11:30

  –11:50

  题 目:超声增效的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报告人:北京大学 戴志飞

  主持人:梁兴杰、何农跃

  –14:20

  题 目:金颗粒药物递送系统的构效关系初探

  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 丁娅

  14:20

  –14:40

  题 目:高分子纳米药物用于精准诊断引导的肿瘤靶向治疗

  报告人:四川大学 米鹏

  题 目:纳米血管阻断剂研究和开发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汤朝晖

  –15:20

  题 目:基于智能响应策略的肿瘤诊断

  报告人:济南大学 李贺

  15:20

  茶 歇

  主持人:刘庄、丁娅

  –15:50

  题 目:纳米材料与肿瘤免疫治疗

  报告人:四川大学 杨莉

  15:50

  题 目:RNAi 药物纳米递释技术与成药性研究

  报告人:清华大学 张小宁

  –16:30

  题 目:聚合物纳米胶束制剂

  报告人:四川大学 钱志勇

  16:30

  题 目: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高通量核酸分析技术

  报告人:东南大学 何农跃

  三、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论坛

  时 间:2017 年 10 月 21 日上午

  主持人:刘中华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助理

  时 间

  题 目:从临床转化角度对中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报告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刘晶

  题 目:中国细胞产业化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英普乐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宁

  休 息

  题 目:药品监管科学与创新发展

  报告人:上海杰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 许俊才

  –11:50

  题 目:医药产业投资的重点考虑

  报告人:国科嘉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刘君鹏

  11:50

  总 结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助理 刘中华

  四、免疫治疗技术论坛

  时 间:2017 年 10 月 21 日上午

  地 点:香格里拉酒店二楼22号厅

  时 间

  题 目:FOXP3+Treg 与 RORgammat+Th17 功能稳定性及其临床应用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斌

  题 目:免疫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主任 张毅

  –10:35

  题 目:血液病中的免疫治疗进展

  报告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 景红梅

  10:35

  –10:45

  10:45

  –11:15

  题 目:CAR-T 的产业化道路

  报告人: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立群

  11:15

  –11:45

  题 目:实体瘤 CAR-T 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CEO 李宗海

  11:45

  题 目: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治疗晚期肿瘤的研究与应用

  报告人: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磊

  五、路演会议时间安排

  时 间:2017 年 10 月 21 日下午

  时 间

  题 目

  报告人

  -14:05

  对团队进行简要的介绍

  吴朝晖

  秘书长

  14:05

  -14:15

  励志生物医药发展,追求源头创自主创新

  -东农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成果展播

  14:15

  -14:40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双特异性重组抗体药物

  任桂萍

  -15:00

  人工乙肝免疫球蛋白

  王文飞

  -15:2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器官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于丹

  15:25

  -15:45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靶点融合蛋白药物

  任桂萍

  15:45

  重组新城疫溶瘤制剂的研发

  刘天艳

  新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组蛋白药物

  王文飞

  同源重组抗体技术平台

  任桂萍

  一、人工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慢性乙肝携带者约有3.6亿,超过20亿人曾经或正感染乙肝病毒。我国是该病主要流行区域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lobulin,HBIG),但其具有血浆资源有限,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偏低,易造成其他疾病的水平传播等缺点。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含有高效价乙肝抗体的人体血液中克隆乙肝抗体分子的基因,在体外大规模筛选以寻求替代直接从血液制品中提取的HBIG。目前,本团队已获得可有效中和乙肝病毒的先导抗体分子。利用含有高滴度乙肝病毒的患者血清,与抗体孵育后在体外感染人体肝细胞,进一步证明筛选出的抗体能够有效中和乙肝病毒,阻断病毒感染细胞,进而抑制病毒增殖。目前,已经构建的稳定表达抗体的CHO细胞株,正在对这些抗体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寻找合作单位和企业,推进人工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产业化进程。部分实验结果:

  

  

  

  

  二、利肝肽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所致的最终病理结局,最终将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致残和致死率极高。中国患肝纤维化的潜在患者众多,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800万人需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国内外临床上还没有专门治疗器官纤维化安全、有效的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利肝肽”是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源头创新、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重组蛋白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从源头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我们利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后,未经治疗的模型小鼠的肝脏外观黄褐色、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颗粒状隆起、肝小叶边际钝圆,然而经“利肝肽”治疗后小鼠的肝脏外观呈深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边缘变薄,说明“利肝肽”能够有效缓解肝纤维化;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表明,“利肝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以及通过抑制核调节因子-κB(NF-κB)入核而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作用,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十三五新药创制2018年重大专项指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研发防治器官纤维化的药物,足以说明研制防治器官纤维化,包括肝纤维化药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利肝肽”的治疗作用是综合调节,且具有治疗谱宽,副作用小的特点,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和慢性肝病的新型理想药物,填补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的空白。部分实验结果:

  

  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靶点重组抗体药物-抗炎肽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 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由于经久不愈的炎症使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强直而致残,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由于无特效治疗药物,类风湿关节炎是世界各国生命科学领域中主要攻克的疑难病之一。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IL-1b和IL-17A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所用,因此,靶向这两种因子的二价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必将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目前已经有靶向于这两种炎症因子的药物上市。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中和IL-1b和IL-17A两种分子的二价重组抗体。尽管该抗体表现多价特异性,但是分子量却比自然抗体减少一半,增加了抗体向病变组织渗透能力,提高了治疗效果。该二价抗体的研制成功,将成为我国首创、世界领先的新型抗体工程药物。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广阔的市场,2014年治疗RA的药物市场容量为300亿美元。所以本项目将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该小分子二价抗体已经在真核获得成功表达,实验证明,该二价抗体对IL-1b和IL-17均具有中和能力和较高特异性。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二价抗体优于单价抗体。部分实验结果:

  

  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普炎康肽”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6%,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类似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和控制病程为主。由于类风湿发病率高,且容易反复发作,市场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需求量巨大。

  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于2014年成功研发出具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靶点新型蛋白药物-“普炎康肽”,其有效成分为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类似物。该药物通过调节机体炎症环境,对炎症因子的抑制具有广谱性(见图1),可有效抑制多种前炎因子,提高抗炎因子的表达,如对白细胞介素-10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目前市场上的拮抗药物相比,抗炎范围更宽,适应人群更广泛。由于本品是通过系统调节,而不是拮抗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所以副作用小;除了抑制炎症因子外,还可以有效缓解体内的氧化水平,对炎症的治疗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见图2)。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该产品的中试生产工艺,该产品为原核表达,生产成本比市场上的抗体药物低百倍以上,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综上所述,普炎康肽与以往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前景极为乐观。部分实验结果:

  

  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靶点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 RA) 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疾病。由于经久不愈的炎症使骨质破坏,并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强直而致残,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由于无特效治疗药物,类风湿关节炎是世界各国临床上主要攻克的疑难病之一。

  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量前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这些前炎症因子所造成的免疫病理学损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共同的分子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这些前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等。由于炎症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靶向前炎症因子成为设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其中TNF-α是一种很重要的炎症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靶向TNF-α的拮抗药物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能够拮抗TNF-α的TNF-α可溶性受体“依那西普”(Etanercept)从2010年以来,在世界药品市场销售额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最近研究发现IL-17同样也是一种强大的前炎症因子。目前研究认为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IL-17不仅直接诱导TNFα和IL-1β的产生,使关节的破坏作用增强,还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化。目前已有多家公司研制了多种直接或者间接抑制IL-17的生物药物。

  尽管以TNF-α拮抗剂为代表的单靶点药物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单靶点抑制剂在临床表现上渐渐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鉴此,近年来兴起了多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紧跟世界前沿研究,顺应国际趋势,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研制了针对TNF-α和IL-17A的多靶点融合蛋白,该新型融合蛋白是由人源化抗IL-17A的单链抗体与人源TNF-α可溶性受体,以及人源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组成。经过多次体内体外实验发现该新型双靶点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中和IL-17A与TNF-α的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阻断IL-17A与TNF-α引起的炎症信号,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Fc片段增加了该融合蛋白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具有长效的生物活性。前期实验中我们应用鸡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模型(CIA)检测该融合蛋白的药效,发现该融合蛋白可以有效缓解CIA小鼠的足爪部肿胀,降低血清内以及脾中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调剂脾脏中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值,还能缓解骨损伤,而且在同样剂量的情况下,治疗效果均优于依那西普。

  综上所述,多靶点融合蛋白,同时具备依那西普和IL-17A拮抗剂两种药物的优点,且发挥协同效应,所以本产品一旦推向市场将发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比依那西普和IL-17A拮抗剂更广泛的市场。部分实验结果:

  

  六、同源治疗性抗体技术平台

  免疫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应疾病,特别是没有预防和治疗措施的传染病,如乙肝病毒感染,SARS病毒感染等。目前制备免疫球蛋白主要依靠血浆提取,这种生产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供生产用原料短缺,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其次,血源性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存在水平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隐患。在兽医方面常规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多为鼠源单克隆抗体或卵黄抗体,这些制剂除了上述缺点外,尚存在半衰期短和异源抗体排斥问题,严重影响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研制针对不同疾病病原的重组同源治疗性抗体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

  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从上游抗体基因分离、抗体基因库构建和筛选到下游抗体高效生产完整的重组抗体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整合了人/动物自然抗体基因库的构建、细菌内膜展示、流式细胞仪高通量筛选、真核细胞高效表达以及重组抗体纯化五方面技术,可在自然抗体基因库中筛选目标免疫球蛋白基因,通过构建工程菌株,实现在体外高效生产。该方法不受血浆资源的限制,可避免水平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同时也避免了异源抗体的排斥反应,保持了同源抗体半衰期长的优点。该团队已经利用上述技术平台筛选出治疗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人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17免疫球蛋白、治疗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免疫球蛋白,治疗狂犬病的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动物病毒病防治方面,本团队筛选出,及正在筛选以下动物病毒的预防及治疗性抗体,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小鹅瘟病毒抗体、犬瘟热病毒抗体、犬细小病毒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瘟病毒抗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等。

  为大力发展我国治疗性抗体产业,提高我国治疗性抗体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竭诚为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提高下列服务项目:

  1.人用和兽用同源抗体基因库构建

  2.特异性抗体基因的筛选

  3.稳定表达特异性全长抗体的工程细胞株构建

  4.高效表达抗体细胞株的筛选

  5.嵌合抗体基因构建

  6.提高抗体亲和力

  7.抗体基因改建

  七、经济、有效的重组病毒溶瘤制剂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敌人,其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分钟约有4.2人死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计,至2030年中国每年癌症患者将达到500万人,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达到350万人。研制有效的治疗肿瘤的药物是医学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早在1971年匈牙利医生Csatary发现患有胃癌的农场主感染新城疫病毒(NDV)后而治愈,引起人们对NDV治疗肿瘤的兴趣。NDV治疗肿瘤与其他病毒相比有很多优点,NDV为禽类病毒,对于哺乳类动物和人类都是非病原性的。偶尔感染人也只是引起轻度结膜炎,个别病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大多数病人不经治疗,7d~10 d可自行康复,且不传染给别人。更重要的特点是NDV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是在正常细胞中复制的1万倍,而且仅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的细胞没有毒副作用。故针对NDV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之一。Elankumaran等人(2006)检测了NDV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NDV对外、中和内胚层来源的人肿瘤细胞均有治疗作用。

  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多数应用NDV治疗肿瘤的实验均采用天然毒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天然毒株往往为混合群体,是长期增殖和传代过程中变异株的积累,缺少生物制剂所必需的均一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无法保证治疗效果,成为把NDV推向临床的瓶颈。在肿瘤治疗方面,不同毒株新城疫病毒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各异,不能保证对所有类型癌症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应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重组病毒治疗肿瘤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使新城疫病毒在临床癌症治疗中更加安全有效。研究者发现很多细胞因子,可增加NDV杀伤肿瘤的效果。本项目是应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表达肿瘤杀伤因子,免疫增强剂、肿瘤抑制剂等,使之成为安全有效,完全可控的溶瘤病毒制剂。

  本课题组与美国农业部反向遗传技术专家于庆忠博士合作,建立了新城疫病毒克隆和拯救技术平台,克隆了安全性较好的新城疫病毒株,并成功拯救感染性病毒,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优化了该病毒的杀伤肿瘤效果。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与野毒相比,对荷瘤鼠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经重组病毒治疗后,多数动物体内肿瘤消失,显著提高了存活率。

  目前使用的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高,疗效低。如抗体药物,花费巨大,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难以支付。病毒性溶瘤制剂的最大优点是疗效高、成本低,一个疗程的成本不超过100元,不到抗体药物的千分之一。由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社会需求,该病毒性溶瘤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实验结果:

  

  欲知更多项目详情,请参与路演分论坛!

  转化医学平台联系人:

  李建忠 13810681976

  E-Mail:lijz@cmba.org.cn

  路演推介项目负责人:

  李德山 18686775632

  E-Mail:deshan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