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多长时间了?有痰吗?”

  “记得按时吃药,保证好睡眠。”

  …………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二楼肺病科专家诊室内,精神矍铄、衣着干练的周兆山教授正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病。每周一、四、六的上午是周兆山教授固定的坐诊时间,总会有许多患者在候诊区排队等待,他们信赖周兆山教授,信赖这位有着山东省中医药名家、全国第五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的著名中医专家。从医几十年,周兆山教授也始终把病人当做是最好的老师,“能为病人治好病是行善积德的事情”,他孜孜不倦地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周兆山出生于1954年9月14日,山东胶州人。在幼年时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老百姓解除病痛,青年时期的周兆山刻苦好学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迈进了医学领域的大门。1979年7月周兆山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走上临床一线,至今已工作近40年。现任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2003年1月至今,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年10月,被国家中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2008年10月,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周兆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周兆山教授与团队成员一道共同致力于为岛城市民提供优质便捷、温暖贴心的医疗服务。

  

  

  患者心中的好医生

  好医生首先要有治病救人的本领。周兆山主任医师长期工作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病的临床第一线,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是他的治学格言。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平常的生活比较单调,空闲时间很少参加应酬活动,总是临床、科研、教学、读书四点一线,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全身心投入在病人身上。周兆山教授常说,医术、医德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医德是基础、前提,医者,要有仁者之心。光有医术,没有良好的医德很难成为一名合格、优秀医务工作者。周兆山在对医技、医术不断追求,精益求精,也从未放松对医德严格要求,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周兆山教授的门诊量非常大,许多患者为了看周兆山教授的专家号,一大清早就来到门诊排队挂号。门诊病人数量多,一上午的门诊量在60人次左右,病人最多的时候门诊量达120人次以上。每次坐诊周兆山教授一早来,却经常是下午一点多才能吃上午饭。周兆山教授有腰部疾病,他的座椅上总是放着一个腰垫,累了的时候靠一靠,来缓解腰部的不适。但面对患者时再苦再累他也从不表现出来,特别是得知有从外地赶来的病人,他总会推迟下班时间为患者诊病。

  对患者仁爱、精诚是周兆山多年来的服务的宗旨,在患者的眼中周兆山教授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暖医。17岁的女孩小杨,因反复发作性喘息10余年,备受煎熬,慕名来到肺病科门诊请周兆山教授为她看病。原来小杨每次发病均需静脉用激素等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常年服用外地销售的内含激素的非正规药物达3年之久,稍减药量则哮喘发作,难以控制。在激素依赖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长期服用激素的副作用,因而想想寻求中医药的治疗。周兆山教授了解病情后,为小杨制定了治疗方案,辨证施治,精心调制,小杨服用三个月的中药后,顺利撤停了含激素的药物,以后又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巩固性治疗,哮喘未再发作。

  一名来自河南的64岁男性患者,在当地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两年中反复住院治疗无效,病情益日加重,稍事活动则喘息气促,卧床不起。家人多方求医未果,听说周兆山教授的医术好,特意来到青岛就诊,经过周兆山教授的精心诊治,患者在服用中药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嘱再服原方,经治疗20天后,病人能连续行走一公里路。当病人再次来到青岛复诊时,特地向周兆山教授赠送了一面锦旗,患者家属称赞周兆山教授是一个“心中装着病人的好医生”,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医生。

  周兆山教授说,“为病人治好病是行善积德的事情”, 在2016年集团新职工培训会上,他鼓励年轻人要忠于医事、善于学习、勤于临床勇于探索。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要潜心励志、勤学苦读,加强基本功训练、多临床多时间,学以致用。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善于总结经验、提高水平,以能为患者解决问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成长目标,始终要把患者放在心中第一位。

  

  

  锲而不舍 勇攀医学高峰

  周兆山教授在学术上造诣颇深,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创新。他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病的研究,对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外感发热、不明原因发热、久咳不愈以及精神、情志病等有独到见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治疗呼吸病以及精神、情志病的系列方药,这些方药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外感发热、不明原因发热、久咳不愈以及精神抑郁症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中西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创新,保持着多个“第一”的荣誉。在国内他首次发现和提出了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是诊断哮喘的一个重要体征,提出了“肾虚质”是哮喘发病的内在因素,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是哮喘“肾虚质”外在体征的新概念(属于源头性创新)。大鱼际掌纹体征可作为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为哮喘病采用补肾法提供了立法的客观依据。在国内首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对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了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从而得出了遵循传统的辩证方法来确立“证”,并指导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实难以偏概全的科学结论。

  另外,他首次提出了哮喘缓解期应立足于体质辨证,根据其体质特点--“肾虚质”,从补肾立法,进行“辨体质施治”的新观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重视渗湿以及扶正祛邪。首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以大样本、多层次,对哮病中医“证”的相关性及证治规律进行了研究,突破了哮病急性发作期分为热哮证、寒哮证的传统分型局限,认为哮病急性发作期应分为6个证候进行辨证施治:热哮证、寒哮证、少阳郁热证、肾虚寒哮证、肾虚热哮证、寒热错杂证,并阐明了各证候的构成规律以及辨证要点。他提出了哮病的4种新治法:治疗热哮证采用清肺渗湿法、治疗少阳郁热证采用和解少阳法、治疗肾虚热哮证采用补肾清肺法、治疗肾虚寒哮证采用补肾散寒法。对慢支、COPD的认识和辨治,周兆山教授提出了肺血失调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在治疗上当重视调血的新观点。

  周兆山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COPD在其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血热、血瘀、血虚。热邪壅肺,灼及阴血而致血热;寒凝、热壅、痰阻、气虚均可导致血瘀;肺气不足,血无以生,或肺络瘀阻可致血虚。血热、血瘀、血虚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在治疗上则兼施调血法以治之,如证属痰热者,宜在宣畅肺气,清化痰热的同时兼以凉血,血热得清则可杜瘀,以免更碍肺气。若证系肺气亏虚,在补益肺气的同时不忘养血,肺血充盈则可濡气,使肺气易于回复。无论何种证型,在宣降肺气的同时均可参用活血化瘀之法,血活气动,可使肺气宣畅。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主张病位在肺、治在脾肾。对久治不愈的干咳,在病机的认识上提出了风邪内潜为根本病机的新思路。这些新理论、新观点在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内同行专家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学科发展的领路人

  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先后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全省重点中医专科——呼吸病科”、“山东省名科”。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目前,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作为学术带头人,周兆山教授认为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衡量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他的带领下,肺病科科室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完成科研课题8项。其中“哮喘中医‘证’的相关性及证治规律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清肺渗湿法治疗哮喘(热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兼施调血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防哮灵防治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甲型流感的证治研究”均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其所承担的在研科研课题10项,其中“大鱼际掌纹特应征与5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分析”为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大鱼际掌纹特应征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近年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出版《呼吸病经方论治》、《哮喘中医论治》、《支气管哮喘临创新对策》等著作8部,其中编著2部、主编5部、副主编1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

  如今的肺病科人才济济,设有呼吸科门诊、周兆山名医工作室,“哮喘病人之家”(哮喘病专病门诊)、感冒门诊、慢性咳嗽门诊、肺功能室、变态反应室、呼吸病研究室、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网网站。专科研究方向明确、优势特色突出,建设规模、人才梯队、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居全省领先水平。

  周兆山教授还发挥名医作用,做好传帮带。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周兆山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并经各级主管部门同意,确立了姜洪玉副主任医师等7人组成的工作室团队,以充分发挥名老中医专家的作用,系统研究、整理和传承周兆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并推广应用于临床。建设期内承担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研究相关课题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项目9项。进一步发挥名医作用,打造一支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团队,探索名老中医诊疗疾病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逐步建立周兆山主任医师典型医案共享平台,先进的学术经验和理念在全国推广学习和讨论。

  从医近40余年,周兆山教授将仁术、技术结成一体,在工作上始终精益求精,勇攀医学事业高峰;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值得患者信赖的医生,做医德高尚的人民健康卫士。一名患者曾赠匾额上书“大医精诚”四字送给周兆山教授,赞誉他践行医生的职责,以仁爱之心为患者解除病痛。面对诸多荣誉,周兆山教授却说,自己就是一名医生,自己的职责就是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也是一名医生肩负的神圣使命。

  “当医生很简单,就是看好病”。远离喧嚣,周兆山教授给自己这样平静地定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周兆山坚守了一生,无愧于最初儿时的理想。